close

又到了鳳凰花開的時節,許多學子即將步入人生另外一個階段的學習。小賴老師認為以台灣的升學制度和國人的學習習慣來說,大學(或大專)階段最為關鍵,以下是小賴老師的看法:

一、讀書計劃與目標: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,大約接受了14-15年的群體教育生活,尤其是高中畢業生,經過三年的頻繁腦力激盪,許多人一到大學就鬆了一口氣,終於可以自己決定要花多少時間讀書。大學的誘惑挺多的,也比較符合人性,選上的科系是自己計劃內或意外,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~有沒有計劃、目標在哪裡?很多孩子已經來到了彈性疲乏的階段,沒有在大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,相當可惜。

二、結交好朋友:這個階段的朋友在課業上的競爭較少,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「外務」,比如說社團及校隊、系隊活動、交男女朋友、家族聚會、打工等等。四年之中所認識的好朋友有可能是同班同學或其他活動認識的朋友,交情是建立在相互欣賞與信任的基礎上,對於未來有一定程度的影響,重要的是「近朱者赤」。

三、視野與大環境:現代學子因為生長在資訊時代,遊學、打工換宿、實習的機會比二十年前多很多,以前的人大都透過閱讀來認識世界。視野與未來展望息息相關,願景帶來希望,希望刺激努力。大環境的競爭反而給現代人帶來壓力,從內在出發的學習動能,決定深度學習的成效。

四、找自己:這是我們一直以來做得最差的部分。學生在高中以前普遍為考試讀書,一旦沒有讀書的壓力時,人的選擇多半傾向安逸。心中如果沒有Role model,大學生活難得在仁何一個領域中出人頭地,缺少自信心的建構基礎。

如吳寶春先生所說:學習是永遠的。
你如何看待自己,決定你在世界上存在的姿態。永遠都有更棒的自己,只要你不關上心門,不放棄學習。

共勉之

5-sense.bmp

arrow
arrow

    Mentor 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